刘忠利:年轻时做公益资助乡亲 退休后当月老帮人脱单

7月16日7时,65岁的刘忠利坐在书房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戴上老花镜,指尖抚过一张张手写登记表:“花粉过敏,忌辛辣”“喜静,爱读汪曾祺”“希望对方能接受与患病老母同住”……近千份档案在木匣里码放齐整,每张纸页都浸染着人间烟火。“月老”,这是退休后,刘忠利赋予自己的新身份。从军营到地方,从创办公益组织到退休后更大的舞台,“奉献”二字贯穿了刘忠利的人生字典。音符流淌“代言”第二故乡刘忠利从部队转业到大同后,就将大同看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始了“城市情歌”的创作:北岳恒山的壮阔、云冈石窟的庄严、悬空寺的奇绝、文瀛湖的灵动、城墙砖缝里的青苔、街头巷尾的老槐树,都成了他笔下的“主角”。“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大同不只有历史,还有烟火;不只有古迹,还有温度。”他说。如今,刘忠利的作品《我在大同等你来》成了本地民间文旅活动的“必点曲目”,游客们听完歌,特意拿着歌词去文瀛湖、悬空寺打卡;《一个美丽的地方》里“守口堡杏花开一片片”的歌词,则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去看阳高的文旅风光。刘忠利发起大同市手拉手爱心公益协会后,有次去山区慰问,看到老乡家墙上的裂痕、孩子冻红的脸颊,他当晚就写下《冬日暖阳》。一句“看到那挂满忧愁的脸庞,一阵阵的酸楚在我心中流淌”,击中了志愿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携手并肩走向美好的未来,我们一起共享幸福的时光”,成为所有志愿者的共同约定。这首歌后来成为协会的“精神符号”——志愿者说,每次集合时听到“我来了,我们来了”,就觉得“再远的路都有劲儿走”。从打动游人的城市颂歌,到凝聚人心的公益之歌,刘忠利的创作里,藏着一个普通人对生活最饱满的热爱。他用歌声记录时代,用旋律传递真情,用音符为第二故乡“代言”。正如他在《我在大同等你来》里唱的:“我在大同等你来,春风牵着大同蓝凉爽秋夏,满天雪花飘的都是爱”——这份不掺杂质的赤诚,或许比任何技巧都更有力量。一张照片“唤”起25年公益心刘忠利的公益故事,是从一张照片开始的。2000年的一天,当时还在部队任职的刘忠利背着相机去阳高采风。在龙泉镇花窑村,他在一个破旧门楼前,对着一个瘦小的女孩按动了快门。看到小女孩非常惊恐,刘忠利从随身带的干粮里找出些饼干安慰她。孩子看到这个包装精美的食品时,一脸惊奇与兴奋。刘忠利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这些饼干都是他女儿吃腻了的,但对这个孩子来说,显然是从未享受过的美味。由于时间的关系,刘忠利没来得及多问就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转业后,刘忠利偶然翻到那张照片,心突然被揪了一下:她还那么瘦小吗?还住在低矮的草房里吗?她上学了吗?带着这些牵挂,刘忠利当即开车赶到花窑村。找到小女孩苗苗家时,刘忠利站在破旧的院门口没动。两间平房挤着5口人,包括守着薄田靠天吃饭的父亲、智力残疾的母亲、辍学的姐姐,还有怯生生攥着衣角的苗苗。那天他没多说什么,留了句“以后我常来”就走了。后来的日子里,他带着家人、朋友、爱心团队,前后去了9次。送去的不只是衣物文具,还有给苗苗姐姐的学费,给这个家的生计希望。他了解到村中还有其他贫困人家后,开始资助另外4家贫困户。刘忠利资助山村乡亲的消息传开后,许多爱心人士找到他纷纷表示愿意共同资助。几年下来,这支爱心队伍逐渐扩大,及至后来创办“大同市手拉手爱心公益协会”,从起初个人与家庭的默默奉献,发展到拥有数万人的庞大公益团队,刘忠利恰似一位执着的领路人,凝聚社会各界爱心,把温暖送到了更多角落。有人数过他的荣誉:大同市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道德模范、山西好人、中国老年社会公益形象代言人……但他说,他更在意的是另外一些难忘的场景:马家皂乡那名盲人老大娘接过棉被时,摸着被面反复说“党又派人来了”;夏家沟村的李之丰大娘抱着新被子落泪,周树梅老大娘穿上棉大衣时,枯瘦的手紧紧攥着他的袖口;阳高县友宰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抱着新鞋和文具时,冻红的脸上绽开的笑。对他来说,受助者眼里的光,比任何奖章都亮。新身份继续新征程退休后,刘忠利没有闲下来。几十年在岗位上的历练,他总觉得身上有股劲儿没处使——后来才明白,那是对“做事”的习惯,是对“帮人”的牵挂。这几年,他把日子过得比上班时还充实,不是为了图什么名声,就是想趁着身子骨硬朗,多为身边人、为这座城市做点实在事。做义务征婚,对他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身边不少老同事、老街坊常跟他念叨:“孩子三十多了还没对象,急得睡不着”“老伴走了好几年,想找个伴儿又不好意思开口”。听得多了,他就琢磨:“公益能帮人脱贫,也该能帮人‘脱单’。”于是,公益征婚服务成了他的新战场,“月老”成了他的公益新身份。从此,刘忠利每天雷打不动地花三四个小时梳理登记资料,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相处忌讳,甚至记得谁对花粉过敏、谁偏爱素食。除了日常接待,他还主动“走出去”:到社区摆摊设点,在公园长椅上和老年人拉家常了解需求,用手机建群,方便年轻人线上沟通。他全身心投入的“跟踪服务”更是成了招牌:牵线后三天必回访,了解双方初次接触的感受;相处中若有摩擦,他第一时间上门调解,既讲情理也摆事实;哪怕婚事定了,他还会叮嘱新人“过日子得互相让着点”。这份“管到底”的用心,让经他促成的姻缘成功率越来越高。如今,不仅本地单身男女慕名而来,连周边县城的人都特意找他登记。他说:“信任的力量是他做好公益征婚服务的强大动力”。驻地部队的联谊活动,是他“月老”工作里的一抹亮色。每次组织活动,他都提前和部队沟通,联系合适的女青年,从场地布置到流程安排都亲力亲为。有位士官通过活动找到了伴侣,结婚时特意给刘忠利送喜糖:“您让我们在异乡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对刘忠利而言,“月老”的身份和他的其他角色——大同市政府办公室离退休第一支部书记、手拉手爱心公益协会名誉会长、思政校外导师等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在用真诚连接人心。他不图名利,家里的荣誉证书堆了厚厚一摞,从“大同道德模范”到“全国文明家庭”,但他更在意抽屉里那些泛黄的纸条,上面是经他介绍成功的人留下的感谢话。帮需要的人渡难关,为孤单的人搭桥梁,用热爱为家乡添光彩……刘忠利说:“你看那老槐树,落叶了还能给鸟儿挡挡寒,我只要还能动,这‘银发’新征程,就会一直走下去,永不退休!”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郭斌通讯员田辰

标签:

honglian
cc 管理员

  • 声明:本文由cc于2025-07-23发表在imtoken官网下载/imtoken钱包下载/imtoken安卓版app下载/imtoken钱包app下载,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https://www.hhanggroup.com/imtoken/4142.html
上一篇:汶川地震受助者 每月请百名环卫工人吃饭
下一篇:知更鸟首次来并做客 很有可能是“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