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点餐单价没达“起送价”,不得不多点来凑数,这是不少消费者点外卖时会遇到的难题。7月10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对一些餐饮外卖商家设置外卖起送价进行了走访。体验凑单7月10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某外卖平台,选择了配送区域内“饺子馄饨”类目综合排序第1位的一家店铺。这是一家早点店,餐品平均价格为5元左右,起送价为20元。山西晚报·山河+记者选择了老豆腐、土豆丝饼、茶叶蛋各1份,显示定价为13元,需要再凑单7元。系统提供的凑单餐品为9元的丸子汤、5元的紫菜蛋花汤、5元的加多宝以及4元的可乐等。凑单丸子汤后,此单价格加打包费、配送费等共计需要支付25.8元。该商家提供的超优惠餐品组合,包括2份老豆腐、2份油条、2个茶叶蛋。这份总价30元的优惠餐品优惠价格为21.9元,加配送费、打包费共计需要支付25.7元。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按照该店铺的起送标准,凑满了整20元的餐品后发现,加配送费、打包费后仍需支付25.8元。成本考量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调查发现,餐饮企业基于外卖成本考量,设置一定的起送额度是业界普遍现象。7月10日,在某外卖平台搜索“咖啡”,按综合排序查看20家排名靠前的商家,除海盐咖啡、库迪咖啡外均设置了起送价。最低的10元,最高的50元。搜索某外卖平台排名前20位的龙虾烧烤店,有5家没有设起送价,起送金额从20元至99元不等。在太原经营餐饮多年的刘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商家设置起送价,营运成本、平台抽成以及配送费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外卖商家单件商品利润有限,如果用户下单件数少或总价金额太小,商家所获利润不足以涵盖成本,包括平台扣费、商家营运成本。起送价过低,商家经营成本则无法保障。因此,商家设置起送价门槛,一部分原因是减轻配送成本负担,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促销,通过设计好的“差价”倒逼消费者多点店内食品。关于起送价买卖双方各执一词起送价的存在,导致部分消费者不能按需点餐。太原消费者陈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喜欢在工作时来杯奶茶或咖啡,却因为店家设置了起送价,以至于每次都要额外买些蛋糕类的食物“凑单”,要么就要点两份饮品。消费者李先生认为,一些外卖商家已经收了配送费,却还要设置起送价,显然不合理,有的商家起送价明显高于同类行业标准,给消费者增加超量用餐和超额开支的双重负担。也有消费者认为,消费者比较习惯为商品买单,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建议消费者慢慢习惯为服务买单。消费者网友燕儿飞说,凡事不会非一即二,商家有商家的原因,顾客有顾客的原因。“光说起送价,消费者完全可以到店自取。你觉得商家能赚到多少,实付低于25元的,我们基本都亏钱。外卖服务可以通过支付相应配送费来实现自由下单,而不必为‘凑单’造成不必要的食品浪费。同时,平台和商家也应该优化配送方案,合理收取配送费,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权。商家不能为了促进销量有意设置门槛,诱导消费者多点商品,不但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也造成食品资源的浪费。”一位经营甜品店的店主小赵说。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调查发现,已经有不少商家建立了免起送价的外卖模式,通过成本核算调整配送费,从而取消起送门槛。例如,一些快餐餐饮商家不设起送价,但每单固定收取6元配送费,消费者无论点哪个单件食品,商家均可配送。如何界定起送价是否过高?今年2月,秦淮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中发现,南京市秦淮区某烧烤店在美团平台店铺“某某烧烤”设置“120元起送”,明显高于其他同业态店铺的起送价,导致部分消费者无法根据实际需求点餐,造成餐饮浪费。随即,该局执法人员下达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行政处罚。此案引发人们对“起送价”过高的探讨。《反食品浪费法》要求餐饮服务经营者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店铺设定“起送价”高于部分食品单价,使消费者不能按需购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选择权,过量购买也形成了食品浪费,与目前反对餐饮浪费的形势和要求背道而驰。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指出网络餐饮平台要科学设置起送价格、满减促销规则,探索根据商户经营规模、餐品档次、订餐距离的不同,引导平台内商户合理设置餐品起送价格。优化满减凑单机制,不将主食纳入满减优惠展示范围,最大限度避免食品浪费。如何界定起送价是否过高?北京盈科(太原)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勇杰律师认为,应结合商家所售食品的单价来确定,如果出现多数销售食品单价未达到起送价的情况,或起送价超过店内多数食品售价两倍以上甚至更高等情况,则应当认定商家起送价设置不合理。同时,如果商家设置高于堂食单价的外卖起送价,导致消费者购买某些食品只能被动地按最低起送价进行不必要的凑单,也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