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还没拥有一个Labubu,但很难没听说过它。现在,Labubu潮玩IP成为颇受追捧的时尚元素,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包含Labubu元素的商品也火爆起来,蛋糕、饰品、手机壳、衣服……不过,法律人士提醒,有的行为可能已经涉及侵权。7月7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1 以Labubu形象为造型的蛋糕受追捧7月2日,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发微博晒Labubu蛋糕,并配文称:“我说买不到拉布布,结果今天中午给我一个大惊喜。卷卷蛋糕的拉布布!而且巨好吃!”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注意到,作为时下最流行的IP,Labubu的形象也已经成为备受追捧的蛋糕主题。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推出了定做Labubu蛋糕的服务。一些店铺的商品信息标注“完美还原Labubu系列蛋糕”等字样。在太原的一些手作蛋糕坊,便有商家已连续几个月推出以Labubu形象为造型的蛋糕——在甜点师的巧手下,蛋糕坯经过雕刻、奶油抹面,Labubu的脸就立体呈现在了蛋糕上。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其中几家蛋糕店店主,对方均表示,该系列蛋糕并非与官方联名,是蛋糕房的师傅照着实物或图片自己做的。该系列蛋糕价格在300元至600元不等,分为5寸款、6寸款,还有头部款和全身款之分。商家表示,有许多顾客看到图片来联系制作,大概3个小时可以制作完成。在这些商家的账号评论区,也有网友咨询制作过程及价格。一位商家表示,“Labubu是我们现在最火的款式。”随后,记者就此事致电泡泡玛特,官方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并未接到联名款Labubu蛋糕的相关通知,可能是蛋糕店自主创意所做的造型。2 黄金版Labubu饰品卖得好现在,你除了可以拥有一块Labubu蛋糕之外,甚至可以拥有一件Labubu黄金饰品。伴随着Labubu热潮,一些商家也推出了黄金版Labubu。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电商平台上发现,市场上有部分商家在公开售卖Labubu造型的黄金珠子、3D硬金挂饰、黄金手机贴片。这些饰品重量从20毫克到1克,售价从10元到上千元。某商家告诉山西晚报·山河+记者,Labubu造型的黄金珠子卖得很好,具有消费能力的年轻消费者尤其偏爱该款式。当被问及是否侵权时,有商家称,其产品与正版并非完全一样,只是大致相似,且市面上许多商家都在公开售卖,若侵权就不会在平台上销售。山西晚报·山河+记者随后以消费者身份联系泡泡玛特客服求证。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泡泡玛特没有销售黄金版Labubu饰品,也并未授权任何商家生产黄金版Labubu饰品,市面上的这类产品可能是仿冒或DIY制作。关于是否侵权,客服解释称,若商家大量出售并以正品自称,则可能构成侵权;若个人玩家非营利且无违法使用IP肖像的行为,则不在公司管理范围内。如果调查核实商家确有侵权行为,公司会采取相应措施。3“爆改”Labubu成热门除了蛋糕、饰品,商家还推出相关手机壳、表情包等产品。如果你不满足于拥有一个和别人一样的Labubu,还可以进行“爆改”。在网络平台,“爆改”Labubu成为热门话题,玩家们对Labubu进行改造,一些商家以其为重要元素,融入自己的商品。玩家们为Labubu搪胶玩偶设计各种妆面和穿搭,有的画上精致的妆容使其看起来“独一无二”,有的为Labubu制作各种风格的服装,如毛衣、汉服、小西装、运动装等。市民小刘向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展示,她为自己的Labubu搪胶玩偶,穿上了牛仔服、小鞋子,还戴上了“迷你版”耳机,怀里抱了一把小吉他。“这是我找人改的,花了350元。”小刘说,现在网上很多人可以收费“爆改”Labubu,300元起步,具体收费要根据“爆改”的难易程度来定。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也注意到,近一段时间来,一些商家也抓住了Labubu走红的热度,以其为重要元素,融入自己的商品,获得了大量Labubu粉丝的青睐。而在网络平台手机壳、印花T恤、小卡、购物袋、钥匙扣、挂坠……和Labubu相关的商品几乎随处可见,甚至还有表情包、手机壁纸、键盘皮肤、绘画教程等一系列带有Labubu元素的虚拟商品。4 未经授权的“二次创作”可能被认定为侵权这些“二次创作”行为是否涉及对IP的侵权?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访了多位法律界人士,给出的答案是,此类产品造型与Labubu产品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其未经授权且因外观相似度高,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或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侵权,首先是判断,是否为未经授权的商业性使用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Labubu作为具有独创性的美术作品,其著作权人享有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若将Labubu形象印制于手机壳、T恤、小卡、购物袋等物件上,广泛传播并用以销售获利,属于未经许可的商业性使用,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其次要看是否是突破合理使用范围的传播行为。这里的“合理使用”仅限于个人学习、研究、欣赏等非商业目的,而在网上发布带Labubu元素的手机壁纸、绘画教程等,可能被认定为侵权。为规避类似侵权行为,专业人士表示,商家在开发联名产品前,需先核实IP的授权状态,避免外观设计侵权引发知识产权法律风险。若无法获得授权,应避免使用IP核心特征,产生混淆情形,在产品说明中明确标注“非官方授权”,不销售有侵权风险的产品。而消费者需注意辨别真伪,通过官方渠道购买产品,警惕价格显著低于市场价的Labubu商品。若购买到侵权产品,可保留凭证通过12315平台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权益。5 关于Labubu这些法律问题要了解不管是出售仿版的Labubu,还是二次创作的蛋糕、视频等含有Labubu元素的商品,都有可能面临以下法律问题,大家一定要了解清楚。著作权侵权Labubu的独特形象受著作权法保护,商家未经设计作品作者授权,擅自使用、复制、仿造Labubu独特形象,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即使商家在颜色、外形上稍作改变,但如果整体视觉效果近似仍构成侵权。除需承担民事责任外,如非法所得超过三万元,则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如果销售者明知销售的商品属于侵犯著作权的侵权复制品,且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则涉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商标侵权未经Labubu商标注册人许可,商家擅自使用、销售、伪造Labubu商标或相似商标,侵犯了商标专用权。这类仿冒行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者如果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还继续销售的,则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构成不正当竞争商家销售包装类似的仿品,并起一个与Labubu相仿的名字,这种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涉嫌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欺诈商家如果通过虚假宣传以仿品冒充正品销售给消费者,涉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制的欺诈性销售。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杨晶